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在发布会上表示,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建议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迪拜召开。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当前的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涵盖林火碳排放,更没有考虑通过调整森林管理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但2001年至2024年的22年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ppm(百万分之一)。林火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
鉴于此,《蓝皮书》建议,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同时,将林火碳排放的风险防控纳入碳汇林市场的碳交易体系。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干扰过程,显著影响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特征,从而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林火又具有明显的人为干预与可控属性。
过去22年间,全球林火共排放339亿吨二氧化碳,年均15.4亿吨,可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35ppm(百万分之一),已成为当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
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由于实施了积极的林火防控政策,2001年至2024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中国森林面积占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仅占全球林火碳排放总量的0.65%,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在林火碳排放研究等方面,《蓝皮书》发出了中国声音,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向澎湃科技表示,将加强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呼吁发起相关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4)》。2001年至2024年间,中国林火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0亿吨。林火碳排放量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1年至2024年间,全球年均森林过火面积为4695万公顷,是同期年均人工林增长面积的11倍。
《蓝皮书》显示,全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北半球高纬度针叶林区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全球森林过火面积和碳排放量较大的国家有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过去22年间,前述四个国家的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47.74亿吨、38.06亿吨、13.74亿吨、11.29亿吨;其森林过火面积分别为0.63亿公顷、0.50亿公顷、0.11亿公顷、0.09亿公顷。
极端林火事件频发是造成近年来全球林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24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已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
《蓝皮书》对全球典型极端林火事件进行了梳理,以2024年加拿大极端林火事件为例,本次林火直接排放二氧化碳超过15亿吨,高于加拿大过去22年林火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13.74亿吨),严重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此外,2024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计排放1002万吨细颗粒物PM2.5,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波及本国全境,还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对北半球广大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4)》建议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除了建立包括自然过程的全口径碳核算体系,《蓝皮书》还建议深化林火碳排放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研发灾后植被重建和碳汇快速恢复技术,建立统一标准的林火碳排放计量与评估系统。
此外,《蓝皮书》建议加强极端林火防范与管理。森林可燃物处理和火源管控是预防林火发生的关键措施。建议将可燃物处理纳入森林管理,通过计划火烧、机械清除等方式,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林火发生强度。
该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撰,呈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关于全球林火碳排放研究的最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