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集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持续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首钢集团自觉履行大国企的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把“双碳”工作融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在低碳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深度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三地钢铁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水平走在行业前列,股份、京唐、矿业大型设备多次荣获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冠军炉”称号。股份迁钢、京唐、冷轧、长钢、贵钢、京西重工六家单位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冷轧建成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在中国冶金报社发布的2024钢铁及产业链“绿色”榜单中,股份迁钢、京唐、长钢获评“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京唐被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评为“绿色低碳优秀品牌企业”。
持续提升极致能效水平。股份迁钢、京唐、冷轧、水钢、长钢、贵钢、气体公司、环境公司生态公司、京西重工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GB/T23331)的能源管理体系,以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为基本方法,不断提升体系运行效能。首钢股份践行科学用能理念,对钢厂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余气进行充分回收利用,应用了先进高效的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建成了三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并将150MW CCPP机组开发成中国钢铁行业第一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节能降碳示范效应显著;京唐研发了“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钢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实施了55MW超高温超高压煤气发电机组,能源回收及转化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利用。股份迁钢、冷轧、京西重工、首钢建投等单位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建成了一系列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特别是冷轧建成了当时北京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装机容量达到8.7MW,节能减碳效果良好。同时股份、京唐、长钢、通钢等钢铁主业单位和北京园区还积极开展市场化绿电交易,探索交易减碳新机制;矿业正在积极利用水厂铁矿尾矿库等空间资源,推进大规模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京唐成功应用了自主研发的高炉高比例球团矿冶炼技术,首钢股份、京唐实施了自主研发的烧结复合喷吹及烟气循环技术,以及高炉高风温富氧喷煤技术,京唐以转炉煤气等副产煤气为原料,建成年产4.5万吨的燃料乙醇项目,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汽车及航空用燃料乙醇产品,建成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CO2回收用于CO2-O2混合喷吹炼钢项目,引领行业低碳技术创新。
深化碳排放管控体系建设。首钢集团系统研究国家碳排放相关政策,深入分析碳交易机理及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运行规律,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集团节能减碳管理办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流程规范、制度建设、管理协同,建立健全了高效的碳排放管控体系,钢铁主业单位全面打牢碳排放管理基础,三地钢铁业建立了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北京试点市场10余家涉碳单位全面完成碳排放报告报送及履约等重点任务,并创造了可观的碳排放权交易收益。首钢集团先后获得北京环境交易所优秀碳资产管理单位、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大力开发绿色低碳型产品。致力于高端绿色产品制造,研发了高能效电工钢、汽车轻量化高强钢、高强家电用钢、长寿命锌铝镁家电板、高强基建钢筋等多个系列的绿色低碳产品,促进机械、汽车、家电、建筑等多行业的协同减碳,助力下游产业链年减排二氧化碳500余万吨。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首钢环境建成北京市重大民生工程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山西省重点工程长治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年处理能力36.5万吨),以及北京市国资委科技创新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生产线(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等;首建推进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
国家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首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竞争力,用实际行动彰显国企责任和担当,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贡献首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