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研究

2020年9月,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我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潜力空间。本文围绕“双碳”发展要求,从概念界定、基本机理、行业细分、案例分析等领域展开,对绿色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概述

01

基本概念界定

关于绿色服务业,学界并没有明晰的概念界定,相关概念包括“绿色服务”、服务业“绿色化”、服务业绿色转型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绿色服务业的理解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企业政策2024

一是指服务业发展过程的绿色化(简称服务业绿色化)即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利用新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尽可能使服务业发展过程的载体、配件、方式等体现低碳节约的要求,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传统服务业的低碳化转型。例如利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开展物流服务,商品销售过程中用纸袋或者不提供塑料袋,餐饮服务过程中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

其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服务业流程信息化,以达到降低要素投入的目的,比如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办公、线上会展以及共享经济等。

二是指服务于绿色发展(生产)的服务行业(简称绿色生产服务业),即服务业本身将有助于生产活动投入产出比率增加或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从而获得服务价值回报的服务业,这一领域多体现为节能环保服务业。

比如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帮助客户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能源浪费,从而实现服务收入;比如利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对传统产业加以提升,获得技术服务收入。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这类服务业发展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合同能源管理 图/网络

三是指对绿色发展行为引导和鼓励的服务业(简称绿色引导服务业),即依托此类服务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制度设计降低交易成本,使绿色环保理念得以有效落地。

比如绿色金融,通过建立新型绿色贷款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项目予以贷款优惠,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服务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另外,我们认为碳排放交易、排污指标交易等服务业也属于绿色引导服务业,其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对企业低碳行为的价值实现。

与前两类绿色服务业相比较,绿色引导服务业本身不涉及是否绿色,同时也不帮助市场主体直接实现减碳和绿色发展。

02

绿色服务业行业细分研究

按照上述分类,我们进一步对绿色服务业行业细分领域进行了分类研究,明确了各领域的基本内涵和重点方向,使绿色服务业发展更为具象化。

(一)服务业绿色化领域行业细分

——绿色商业。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包括尽可能销售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推出“零纸化-低消耗”促销方式;商业场所尽可能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大量使用节能灯具、地热空调、变频冷冻与冷藏系统、智能扶梯等。

——绿色物流。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包括利用新能源、多式联运等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的物流活动。

——绿色餐饮住宿业。指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废弃物回收利用为主的绿色餐饮,推动住宿餐饮业节能改造,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

——线上会展(云会展)。线上会展指的是通过直播、VR等技术化手段,将传统线下的会议、展览会等参与人数众多的活动场景转移至线上,搭建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参与和互动的新型展形式,从而减少线下会展资源占用和碳排放数量。

线上会展 图/网络

(二)绿色生产服务业领域行业细分

——节能服务业。是指为工业制造环节的节能产品、设备及技术提供服务的产业,侧重于节能和减碳,它包括技能技术研发与转让、节能监测诊断服务、节能工程设计与设施运行、节能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贸易与金融服务等。

——环保服务业。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服务活动,侧重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具体包括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设施运营管理、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它服务等。

(三)绿色引导服务业领域行业细分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以及回报都纳入决策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

——环保指标交易。包括排污指标、碳排放指标交易,以及由此构建而成的碳环保指标交易平台和期货交易市场等,通过产权界定和指标交易,间接促进整个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03

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及各地案例

由于对绿色服务业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国内并没有直接以“绿色服务业”为主题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但绿色服务业发展已经在经济社会中崭露头角,并实现了良好发展。

(一)《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案例内容:2024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意见》部署中涉及绿色服务业表述主要包括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和构建绿色供应链,具体表述如下。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培育一批绿色流通主体。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建立绿色运营维护体系。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推动汽修、装修装饰等行业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构建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选择100家左右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规范、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方式提高行业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作者点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是“双碳”目标愿景提出后的首份综合性部署文件,反映了服务业绿色化或者绿色转型的内容,属于本文界定的第一类绿色服务业。可以预见,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上海:绿色金融业发展案例

案例内容:近两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持续发力,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理念融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子市场的经济活动中,上海绿色金融朋友圈正不断扩大。

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制定印发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统筹开展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银行共同发布了“产业绿贷金融创新融资服务试点平台2.0”,针对符合条件的绿色供应链金融项目,提供在线申报、绿色评价、金融机构审查和核心企业审核等功能。

中国太保产险与上海环交所、交通银行、申能集团一起,开发了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通过“碳配额+质押+保险”模式,申能集团下属申能碳科技公司可以质押碳排放配额从交通银行获得贷款。

作者点评:围绕一个“碳”字,整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持续发力,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可谓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初步形成了引领带动示范效应。

另外,值得关注的事,早在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4年4月,央行又提出推动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包括浙江(衢州、湖州)、江西(赣江新区)、广东(广州)、贵州(贵安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和新疆(克拉玛依、昌吉、哈密)。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应乘借“双碳”战略的东风,超前谋划绿色金融发展。

绿色项目库建设倡议书 图/网络

(三)重庆:部署绿色服务业发展案例

案例内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重庆市将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绿色餐饮业、绿色物流业为代表的绿色服务产业,提升全市服务业“绿色化”水平。

一方面,将加强全市旅游规划、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重点旅游景区开展环境监测。加强旅游景区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处理,鼓励旅游景区使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交通工具;鼓励旅游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绿色、低碳、环保材料,并将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景区等级考核评定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在促进商贸餐饮业绿色转型领域,重庆将推动大型商场、餐饮酒店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严格执行“限塑令”,实施“光盘行动”,持续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在洗车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医院、商场等推广使用节能节水技术,配套建设小型废水、废气等污染治理设施。

作者点评:重庆是国内为数不多直接以“绿色服务业”为标题,对绿色服务业发展进行谋划,主要领域属于本文分类的服务业绿色化类型,且主要是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材料对服务业进行绿色化改造。重庆将绿色服务业的部署放在生态文明规划之中,并且以较大篇幅进行谋划,可见其对服务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视程度。

(四)碳排放交易所案例借鉴

案例内容: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从2011年11月份开始启动的。目前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包括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了交易,并产生了1300多万的交易量。

2024年7月,历经10年试点、建设,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公告,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7月16日开市,意味着备受瞩目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2024年12月1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在第102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1亿吨大关。截至12月27日,CEA累计成交量1.54亿吨,累计成交额64.42亿元,当天CEA收盘价为48.13元/吨。自开市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超过125万吨,是欧盟现货二级市场20倍以上,是韩国现货二级市场的50倍以上。

作者点评:碳排放交易所是本文界定的第三类绿色服务业,即绿色引导服务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自推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日均成交量方面已经赶超了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反映出“双碳”目标愿景的主体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四川目前有“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也是中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的依托机构,但目前影响力和号召力相对有限。

(五)云会展:永不落幕的“服贸会”案例

案例内容:2024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京开幕,服贸会数字平台承担线上会展工作。从2020年起,京东云已连续两届为“云上服贸会”提供数字孪生会展服务,构筑后疫情时代下的会展新基建。

“云上服贸会”围绕服贸会的全流程、全角色、全场景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重构,结合3D虚拟展台技术提供看得见的智能观展体验,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借助5G、视频直播、智能翻译等连通线上线下会议论坛,打破地域和语言限制;搭建云端虚拟洽谈间,打破线下限制,充分融合线下物理世界和线上数字世界,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贸会”。

线上服贸会 图/网络

作者点评:云会展是本文界定的绿色服务业第一类,即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服务业绿色化。“服贸会”的诞生因新冠疫情而起,但也体现了未来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可能方向,即借助信息化技术,数字孪生出覆盖领域更多、面向群体更广、更为绿色低碳的“云会展”。

成都是全国会展“第四城”,基于城市存在的优越地理位置、雄厚经济体量、丰富文化资源及对外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因素,具备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基础,未来要瞄准绿色和云会展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会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落地。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