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等地公布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均提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总体部署,这也是中国“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并陆续出台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他省份也在抓紧进行。

截至当前,吉林、宁夏、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江西等省区已经公布了各自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统一简称为“实施意见”),这是引领各地“双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对今后各地的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起到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

整体来看,各地的实施意见均统筹了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能源安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乡建设、碳排放等多个维度,以更好地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高效协同。

企业政策2024

另一方面,各地因为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条件的不同,在实现“双碳”目标时也体现了“共同但有差别”的路径,包括实现“双碳”工作的节奏,清洁能源发展侧重点等,均体现了一定的差异。

共同但有差别的目标

2024年,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条件迥异,国家对不同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产业布局也有很大差别。应根据各自特点,实现差别化和包容式低碳转型。

多位低碳领域专业人士认为,各地要综合考虑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间关系、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点等不同因素,统筹确定不同地区之间梯次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任务。

总体而言,上述几个省份在制定碳达峰时间表时,普遍都较为审慎,但从各自的表述中亦可窥见差异。

其中,河北、宁夏分别提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和“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顺利实现达峰”,吉林、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江西的提法则是,“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去年,四川省曾提出,成都、广元等已经作出承诺的地区要锚定目标推进达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快达峰,多数城市应于2029年及之前达峰。

事实上,在不少低碳研究人士看来,碳达峰年份不会是“一刀切”的,“十四五”期间需要有相当比重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腾挪出一些排放空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曾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有全局观念,要有紧迫感。“十四五”期间,中国70%-75%的地区碳排放要能够实现达峰,各地不能把“宝”押在最后几年,那样“十五五”的压力太大了。

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这个目标来看,各地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节奏目标。

其中,浙江和湖南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4%和22%左右,吉林、河北、宁夏和江西提出的目标则分别为15.5%、13%、15%和18.3%。可供参考的是,全国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

多个省份都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80%以上的目标,这与全国目标值保持一致。

在分析人士看来,一些省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城镇化的提升期,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向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提升,需要更好地兼顾经济性以及大众的接受度,先立后破,不同地区的转型节奏有快有慢,恰恰体现了全国通盘谋划的精神。

清洁能源发展各有侧重

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在我国2020年12月对外宣示的4个主要指标中,与能源直接相关的就有3个,分别为: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上述几个省份的思路来看,发展清洁能源亦有不同的侧重点。

其中,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是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也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四川省在《实施意见》中关于“发展清洁能源”时,首要提及的是:科学有序开发水电,稳步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开发。科学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构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开发。

就在今年3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面投运,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大关,相当于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

各个省都提到了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浙江省提出,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广“光伏+农渔林业”开发模式,推进整县光伏建设,打造若干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河北则提出,打造张家口、承德、唐山、沧州及太行山沿线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张家口、承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

江苏在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时,首要提及的一点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浙江也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打造沿海核电基地,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举了三门核电二期作为重点项目。

2020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核能发展蓝皮书《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预测,“十四五”期间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

此外,几乎每个省都提到了氢能的发展。吉林提出,实施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加快“北方氢谷”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河北提出,推进国家氢能示范试点建设,提高制氢储氢运氢用氢能力;四川专门提及,推动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浙江提出,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和加氢站建设。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将氢能作为能源的属性明确下来,并提出“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市场分析师魏汉阳表示,地方普遍对于氢能布局有很高的积极性,但需要更加理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也明确提出,“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全面减碳

在能源结构优化之外,抓牢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抓手。事实上,减碳也被普遍寄予了倒逼产业升级的期待。

譬如,去年9月,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披露了一组数据,浙江省八大高耗能行业消耗了全社会43%的能耗,只产出13%的GDP总量,其能耗强度却是全社会平均水平的4.8倍,这些行业一直是浙江“腾笼换鸟”的重点对象。

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发展进行限制,是倒逼企业绿色低碳高效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调整能源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是相互配合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调整产业结构更应该被着重强调,否则当能源需求一旦出现较快增长的情况,就不得不靠化石能源顶上。各地政府必须全力以赴,让高能耗的产业增加成本,并大力鼓励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省的《实施意见》都强调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提出了不同的保障措施。

其中,江苏省提出,实施“两高”项目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和用能预警,建立健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长效机制;浙江省提出,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指标体系,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

遏制“两高”之外,各省都提出了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包括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装备、商用卫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绿色低碳的科技研发也被列入各地的实施方案,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攻关、加快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等。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主要的经济体量都是相对比较低碳的、高附加值的,单位能源的投入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产出,碳强度自然会降下来,碳排放总量也随之企稳。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强调“做加法”,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包括绿色低碳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商业体系、消费体系等。

他同时指出,在整个“双碳”推进的进程中,最有力的解决方案还是科技创新,当真正的突破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很多问题和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帆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