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率先谋划双碳布局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南京江北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为落实“双碳”目标,2024年,江北新区有关部门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发展研究院等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历时半年多,通过对江北新区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和“问诊把脉”,力求精准识别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针对减排痛点“靶向下药”,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探索一条科学路径。

江北新区碳减排的“主战场”在新材料科技园。作为江苏省最大、南京市唯一的化工园区,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集聚了1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根据课题组调研,2020年园区碳排放总量约为4850万吨,在新区占比超过85%,其中,90%的碳排放来自于钢铁、石化和化工这3个行业,6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以煤炭为主导的化石能源燃烧。园区行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高碳化”特征,是江北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针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难点痛点,专家组建议,江北新区必须立足园区实际,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全局谋划、整体推进、逐步实施。当前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个核心,以深度脱碳技术、负碳技术开发应用为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全面增强产业发展能级,构筑起绿色创新型产业体系。

新材料科技园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钢铁、石化、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比重均在70%以上,电力消费比例不足20%。推动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稳步替代,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专家组建议,园区应在“减”“换”“布”“调”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推动重点用煤企业减煤限煤。在保障原料煤消费及清洁化利用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原料轻质化;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鼓励重点用煤企业关停自备燃煤机组,实施天然气机组替代。二是以绿色电力替换化石能源。鼓励企业以电代煤、以电代气、以电代燃料,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就近消纳绿色电力。三是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适度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发电屋面系统建设;加快煤制氢、零碳电力制氢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布局氢能产业。四是引导企业调整用能行为。鼓励企业利用废弃能源,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加强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

企业政策2024

变革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对于钢铁、化工、煤电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意义显著。专家组建议,园区应从末端治理转向全流程系统发力,以点带面,倒逼粗放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面向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改造提升的技术难点和装备短板,研究开展降碳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重大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在重点行业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二是推进生产过程提质增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电机、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通过流程降碳、工艺降碳、原料替代等实现生产过程降碳。三是提升节能管理水平。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推行用能预算和碳排放计划管理;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和排放在线监测;加强需求侧管理,合理调整用能需求转移或削减高峰用能负荷。四是加强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联动。把握好能源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系统谋划制定节能减污降碳管控方案,做好目标协同、对象协同、措施协同与部门协同。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探索智慧节能路径、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智慧低碳园区,是区域“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专家组建议,园区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绿色智慧园区建设:一是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促进多种能源协同互进、能源供需双向互动;鼓励重点企业利用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节能降耗。二是建设园区低碳综合管理平台。部署实时数据库、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园区各企业及建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数据捕捉、分析与诊断,实现园区绿色低碳综合管理;构建集成在线电子地图,对园区内各监测点进行标注,并实时显示;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管理、调度和优化。三是打造智慧园区生态系统。促进能源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商业物联网等多数据平台的对接与整合;设立低碳联盟,吸引更多的企业共同打造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