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群冲出的又一匹“骏马”。如今,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青岛科技创新先锋。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晓倩告诉记者,青岛在国内较早建立起了一整套“专精特新”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目前,已累计培育市“专精特新”企业5099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90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
走进位于即墨区的云路股份,一卷卷金属状薄带引人注目。“在非晶合金薄带领域,我们的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石岩说,云路能有今天的成就,与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支持密不可分。“青岛市领导亲自带队,帮我们与国家电网等单位达成合作,加速了企业发展。”
精准扶持、精准施策,是青岛培育“专精特新”梯队的重要特点。青岛市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高、技术改造缺资金的“痛点”,出台了补助政策。目前,青岛已累计对1219个项目给予了5.25亿元资金扶持。
“我们前期研发投入了3000多万元,资金已捉襟见肘,关键时刻获得政府200万元技术改造补贴和其他奖励。”聚纳达(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淼告诉记者,“被评为‘隐形冠军’让我们得到了多家银行授信,吸引资本和相关客户找上门来,对我们这种科技初创企业是莫大助力。”
精准引导也是青岛培育“专精特新”梯队的法宝。“前几年评价指标侧重于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我们把研发投入的权重大大提高了。”刘晓倩说,通过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整,青岛引导企业瞄准“卡脖子技术”“工业四基”“强链补链”以及“补短板填空白技术”重点突破。
青岛把专注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群的“魂”进行培育。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铂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的超高压液压驱动系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以前接到过一些订单,后来发现不利于企业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果断砍掉了”。
“已评选的148家‘隐形冠军’企业,无一例外都持续专注目标市场。”刘晓倩说,其中81家企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业务收入比重超过90%。148家企业近3年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7%,远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5%的水平。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青岛“专精特新”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青岛市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417家,较2020年同比增长58.9%。(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