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财时代张金宝:公司股权架构)
【案例】
浙江某企业成立了21年,主营业务为建材生产制造与商业地产。下属有GH家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年营业额1亿元左右的建材制造公司、年营业额2000万3000万元的木工制板等,共11家企业。
该企业在建立初期,一直是生产建材,从2006年开始自营木材贸易(可以取得发票,降低成本,并可供应兄弟厂家),其中苏州办事处年营业额5000万元左右。后来,又单独成立销售公司(广东HZ建材有限公司)。
2003年,市建材市场要出售,老板就将其买了过来,企业开始介入商业地产板块。
2009年,该企业进入广西,拿了200亩地用来建设建材市场,但实际用不完200亩,于是成立了城市综合体,即大型购物中心、汽车城、酒店、GXGH集团有限公司,并派生出房地产、物业等业务领域。
2013年,该企业收购了广东FT及其塑料包装公司,这两家公司的营业额约5000万元(企业老板主要看重了这两家公司的土地,在某市中心唯一核心的工业用地)。
2013年该企业又以董事长的个人名义投资收购了MDJ百货商场……
上述两个案例情况相似,都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持股,累计持有11家公司的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亲戚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企业扩张发展的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汪洋中的一叶小舟,虽有众多公司,却很难形成战斗力。
如果改进财务管理的思维,进行股权架构的梳理,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实现集团化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那么这些分散的“小船”就会变成“航空母舰”,如图3-2,改造后的企业具备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拓宽资源协调通道!同时,梳理好企业的股权架构,也会极大地降低税务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