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碳排放成交量以及交易额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原标题:广东省碳排放成交量、交易额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通过多层次低碳试点,并探索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等,让低碳从观念转为行动,“十三五”前四年,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全省碳强度累计下降20.1%。截至今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这是广东低碳试点发展多年的缩影。

因地制宜多层次低碳发展

在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村口的“低碳驿站”,屋前的光伏发电系统供给小屋日常使用,以及太阳能充电桩;通过厨余垃圾堆肥与雨水收集系统,社区农园肥沃的土壤肥沃孕育出瓜果蔬菜。

企业政策2024

北区社区是广东多层次试点示范的缩影。2010年广东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深圳、广州、中山市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低碳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理念下,广东深入开展低碳市县、园区、社区试点,探索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发展路径。

试点之外,广东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碳。推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与英国CCUS中心、苏格兰CCUS中心等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中英(广东)碳捕集封存利用中心,专门研究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这一国际控制碳排放的前沿技术。并在汕尾华润(海丰)电厂建设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多线程碳捕集测试平台,并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

碳交易累计成交金额逾34亿元

如何控制高排放行业成为低碳发展的难题。对此,广东率先探索碳排放交易,用市场化手段建立长效减排机制。2013年广东省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后,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六大行业纳入碳市场范围,覆盖全省约70%的能源碳排放量。

广东省还在全国首度试点配额免费和有偿发放相结合制度。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给六大行业企业免费配置一定排放比例,另一部分需要有偿购买,由此提高企业的主动减碳意识,为全国碳市场配额有偿发放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这一制度激活了广东碳排放交易市场和企业减排动力。碳市场运行以来,超80%的控排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电力、水泥、钢铁、造纸、民航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1.8%、7.1%、12.7%、15.9%、5.4%。“经测算,与没有碳市场相比,广东实施碳交易政策使控排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提升约10%。”广东碳排放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69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8%,累计成交金额34.89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的34%,均位居全国第一。

林业碳汇让多个贫困村受益

不久前,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的红光村通过“卖空气”再度获得乡村发展资金。今年9月,该村3804吨碳汇资源获得省生态环境厅备案,11月6日,这笔资源在广州碳排放交易所拍卖,总交易额为12.4万元,随后通过“绿碳贷”获得乡村发展资金。近年来,粤北多个林业资源丰富的贫困村通过林业碳汇获得了脱贫资金。

这得益广东逐步建立的以碳排放权抵消为特色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允许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生态发展区的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类等碳普惠减排项目引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成至今,控排企业累计购买150多万吨、价值2500万元的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类等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为全省精准扶贫、生态扶贫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手段。

事实上,碳普惠制度也正让更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受益。目前广州已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通过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低碳行为,就可获得碳币,兑换商品,部分碳减排量经过核证后还可以进入广州碳排放交易所交易变现。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服务热线:15281067168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微信咨询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