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四对关系、五项原则和六项具体要求,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了“双碳”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立足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此过程中,要努力寻求“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并促进全国不同地区之间协同发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普遍性要求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各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也应因地制宜,而非整齐划一。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普遍性要求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结合地方实际,差别化分解能耗双控目标。切实践行该项原则,力求全面统筹并体现地区差异,有助于增强“双碳”目标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效应。
坚持“双碳”目标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相结合。“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来了新机遇。各地区应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着重培育生态产品、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例如,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能耗等量和减量替代空间有限,而风、光、水电、生物质以及地能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可根据地区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零碳或低碳能源体系。
处理好能耗双控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再平衡。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种“精准脱碳”原则将加快完善产业转移和能耗双控政策,为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再平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当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是东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产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亟须处理好“双碳”目标与承接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对此,西部地区可抓住重要契机,充分利用零碳能源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在创造新经济增长极、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全国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促进产业转移与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有机融合。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以及并网政策条件的日益成熟,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异地输送、能源就地消纳这两大优势正逐步凸显。当前,应继续推动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产业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尤其是有序推动高载能产业向西部清洁能源富集地集聚,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这既有助于承接地与转出地间的“双赢”,在全国范围内提升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总之,各地应立足不同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水平,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而实现不同地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