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6月15日,省政协常委会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开展专题议政,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到会通报有关情况。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全过程创新产业链,是支撑广东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今年,省政协党组把上述议题列为第二季度常委会议政专题,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级以上市,深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地调研,并赴江苏考察学习,通过问卷调查、书面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广东仍面临基础研究薄弱,“卡脖子”问题突出,创新支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精准度不够高,创新文化不深厚等突出问题,建议通过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选题机制,组织实施好核心技术攻关计划,研究实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组计划”,探索建设全省性研发、转化与创投综合体,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行动等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会议通报,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7万家、约占全国1/6。在广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显,企业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社会比例均超过80%。面对“卡脖子”问题,广东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截至目前,共组织实施10批次、657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其中企业牵头项目占53%、企业参与项目超90%。但调研组发现,由于集群式技术突破仍然较少、技术攻关方向不够精准、创新资源统筹使用不够等原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对此,报告建议,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选题机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梳理凝练“技术需求清单”,部署攻关项目,推动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的“集群式突破”。集中资源和力量率先在芯片、工业软件、现代种业等战略领域布局实施重大专项,推动若干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报告建议研究实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组计划”,整合重组功能与职能相同的跨部门创新平台,解决企业科技资源重复建设、闲置浪费,重申请轻运营等问题。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向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力、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调研组在报告中提到,由于供需衔接不足,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尚未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问题仍存在,许多新的科研成果“有武功没舞台”。报告建议,探索建设全省性研发、转化与创投综合体。具体来看,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集中资源打造一个集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的战略集成创新平台,培育形成连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创业孵化等创新全链条的全省性研发与成果转化联合体。与此同时,报告提出,建议打造一批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应用场景。深挖企业和行业需求,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技术应用场景支持政策,发布应用场景征集指南,引导企业成为场景设计开发、资源开放和应用示范的实施主体。遴选5G、新型储能等若干新技术,打造应用场景样板工程,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新动能。“高校不是没有成果,而是缺乏对成果的开发利用。”在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常委赵淦森指出,在上游技术供给方面,高校是一个很大的基础供给池。建议进一步引导高校和社会力量关注已形成的科研成果,强化资源配置,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对接机制,提高需求和成果的匹配效率。同时,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配套政策,解除科研人员“不敢转”的后顾之忧,推动成果尽快转化、投入市场。近年来,我省多次修订完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出台《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创新生长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政策体系。但在调研中,仍有企业反映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不知晓、看不懂、用不上”情况。对此,报告建议,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行动,检视并清除政策落实的难点和堵点。启动开展广东省科技政策直通车行动,强化科技政策和改革举措宣传贯彻力度,提升政策落实效能,增强创新主体获得感。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探索简化企业税收优惠的条件和手续,增强企业实际获得感。同时研究推动出台《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加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报告还提到,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补充完善全过程创新产业链。优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的代理服务,支持企业的创新成果及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只有高标准的保护,创新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省政协常委郝传鑫表示,要构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需要从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角度入手,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符合不同类型科技成果价值实现路径、能够落地实施的政策,以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护航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