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如何转型、能源转型受哪些因素制约、能源转型如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源转型如何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等现实问题,成为能源行业内外很多人共同关注的热点。4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交大MBA校友会碳中和专委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通过网络视频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能源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宁德时代、上海交大、香港科大、创能国瑞等机构的专家及领导参加了研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玮认为,电力在能源转型中处于中心环节,电力行业变革的趋势尤为显著。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电力行业其实面临三场叠加推进的变革——电力生产消费“去碳化”即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变革,电力体制机制“市场化”即持续深化的电力改革,及电力系统功能“类互联网化”即电力系统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向能源互联网演进的变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宏分析指出,煤炭由兜底保障能源向支撑性能源、应急与调峰能源转变是必然趋势,但我国碳达峰前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作用难以改变。对于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从“转变观念,自我革命”“稳住规模,保障供应”“创新机制,兜住底线”“清洁利用,绿色低碳”“科技引领,固碳循环”“产业延伸,转型发展”“回归本源,科学计量”七个方面提出见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李佳在《中国重点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途径》报告表示,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为30年左右,这意味着我国要付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预计未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将会大量应用于电厂、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等大型排放源。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地缘冲突、能源转型相互交织叠加,油气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陆如泉用“失衡、谨慎、回归、干预、嵌入、解禁”六个关键词把脉俄乌冲突下全球油气市场和行业走向,介绍了中国石油能源转型的“玉林模式”“吉林模式”“冀东模式”“西南模式”。上海创能国瑞科技公司董事长、上海高效能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忻雷分享“城市双碳监管平台工作站”和城市能源和碳排放大数据标准化解决方案,通过政府引领,先进技术和标准示范,绿色产融驱动,在解决数据流通和安全配送等关键技术基础上,解决 “立项难”“落地成交难”“预测和效果跟踪难”等痛点应用问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系统创新部部长、储能解决方案部总裁许金梅从可再生能源+储能、动力电池、电动化+智能化三大方向,展示了宁德时代进入“双碳”新赛道的创新实践。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能源行业责任教授颜世富博士认为,能源转型是能源形态、能源技术、能源结构、能源管理、能源文化等能源体系主体要素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能源规划、能源政策制定和执行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还应该考虑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于风俗习惯等其他多种因素。“双碳”目标是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而能源行业作为其中关键一环,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未来。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院长陈方若表示,未来商学院在培养企业家和商界领袖的过程中会更加强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在核心课程中增加与气候变化和能源相关的课程,希望未来能建立一个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以支持行业改革和发展。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政策家项目申报服务平台参加全国中小企业“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活动,高企企业技术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