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金发〔2020〕45号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活跃市场、稳定社会中的支撑作用,经研究,特制定了《关于系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
附件:关于系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施方案
关于系统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扶持稳定市场主体,积极发挥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活跃市场、稳定社会中的支撑作用,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充分激活市场源头活水,稳住经济发展底盘,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结合成都实际制定以下金融措施。
一、提规模
一是加快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投放。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对接企业、加快授信审批,快速精准落实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制造业、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小微企业特点,个性化定制专项贷款产品,通过设立白名单建立批量获客渠道,拓展贷款客群。
二是灵活运用政策性银行转贷款资金。推进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新网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运用低成本转贷款资金定向投放中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优势互补机制,进一步扩大授信规模。
三是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流动性贷款资金投放。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支持,围绕核心企业支持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生态金融支持。力争2020年各项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突破55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20。
二、降成本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创新发展“减税贷”“蓉采贷”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鼓励合作银行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放大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低“科创贷”、“文创通”等产品申报门槛、提高贴息比例,扩大中小微企业支持覆盖面。对疫情期间新获得“科创贷”的企业,单户给予不超过贷款合同约定利率50、最高30万元的贷款贴息。对申请成都银行文创支行“文创通”贷款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市财政给予不超过贷款合同约定市场报价利率(LPR)50的贷款贴息,剩余利息按“文创通”贴息政策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重点打造的旅游业发展项目专项贷款,享受市财政给予不超过贷款合同约定市场报价利率(LPR)50的贷款贴息,剩余利息按《市级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贴息政策给予补贴。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调降交易费用。鼓励以市中小担公司和市农担公司为代表的国有担保公司主动降费调费,年内减半收取融资担保、再担保费,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l以下。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减免逾期利息。鼓励银行机构免除金融服务手续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续贷,减免逾期利息。支持国有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延长租赁期、变更还款方式等调整还款计划,减免小微企业3至6个月的租金利息,免收租金罚息。四是开展中小微企业“蓉易贷”业务。分类分层建立全面覆盖的银政担、银政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产业部门梳理的纾困白名单内企业加大放款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五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成都市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池,对具备发展前景但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给予资金周转支持,有效解决企业倒贷手续繁杂、成本过高问题。努力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和“首贷率”,全年力争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以上。
三、缩时限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全面开通“绿色通道”。推动银行机构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建立评审快速响应机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受理,限时审批。力争客户调查一次到位、资料补充一次亮底,白名单内小微企业贷款三天之内办结。
二是加强银担合作。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与银行机构加深合作,风险共担、共同尽调、同期审批、结果互认,解决企业重复提供材料、反复接受尽调问题,确保担保手续1天内办结。
三是探索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运用。拓展“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推动“信易贷”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进一步强化“银政通”平台建设,强化政务数据归集,推进数据开放平台建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模型,提高银行授信审批效率。四是争取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落地。探索通过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便捷、高效的动产抵押登记、变更、查询、注销等服务,推动解决各项动产担保权益登记系统分散、登记规则不统一等问题,有效提升金融信贷服务便利性和可获得性。
四、搭平台
一是搭建产融对接平台。加快推进《2020交子之星中小微企业金融纾困专项行动》,推出一个小程序(“交子之星”云平台)+一个微信公众号(“交子之星”产融号),收集企业融资需求,发布产融对接活动信息,在线解答企业融资问题,力争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一站式”对接。
二是充分运用交子金融“5+2\\\"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与交子金融“5+2\\\"平台合作力度,推动交子金融平台进园区、走行业,结合园区特点提供管理咨询、产融对接、专业培训等服务。
三是探索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有效整合各类产融对接平台资源和数据,建设以金融科技手段为基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平台统一入口和后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有效性、加强企业可获得性,有效扩大金融覆盖面,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力争2020年全年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产融活动120场以上,促进资金精准投放。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