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因此,未来我国在空气污染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
“双碳”背景下,2030年我国空气质量和气温将如何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团队徐北瑶等研究人员,基于区域气候-化学-生态耦合模型RegCM-Chem-YIBs,在“双碳”目标情景下,预估了2030年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的可能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相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减排政策对未来我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与2015年相比,2030年PM2.5、O3和CO2平均浓度将分别下降36.8 μg m-3、19.8 μg m-3和1.9 ppm,其中区域减排政策使PM2.5、O3和CO2平均浓度分别降低35.2 μg m-3、20.0 μg m-3和1.1 ppm,而全球气候变化使PM2.5和CO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 μg m-3和0.7 ppm,O3浓度上升0.2 μg m-3。
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PM2.5浓度(a),O3浓度(b),CO2浓度(c),降水(d),云量(e),气温(f)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气温和水循环的影响比区域减排政策更为显著。在两者协同作用的影响下,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将有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在0.5~1.5 K之间,降水和云量分别减少1~2 mm d-1和3%~6%;北方地区气温有所降低,一般在1 K以下,降水和云量分别增加2 mm d-1和6%左右。
严格的减排政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但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需要科学的协同减排。与缓解全球变暖的预期相反,区域排放的剧降将导致颗粒物的冷却效果减弱,反而会引起部分地区气温升高。
该研究对2030年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细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将大幅减少,但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有所上升。如果要遏制局部地区的气候变暖,更为合理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协同减排政策和全球共同减排是当务之急。
原文信息:
徐北瑶, 王体健, 李树, 等.“双碳”目标对我国未来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 科学通报, 2024, 67(8): 784-794, doi.org/10.1360/TB-2024-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