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高企)认定时,需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特色,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以提高申报成功率:
一、基础条件自查
核心知识产权
确保拥有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6项以上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近三年内获得)。
知识产权需与企业核心技术、主营业务高度相关,避免使用无关专利。
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获取的知识产权需权属清晰。
领域匹配
主营业务需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八大类(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技术描述中需明确与所属领域的关联性,避免笼统表述。
人员与研发费用
科技人员占比≥10%,需提供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及专业背景证明(如学历证书)。
研发费用占比达标(收入<5000万:5%;5000万-2亿:4%;>2亿:3%),需规范归集并留存辅助账。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占比≥60%,需提供产品技术说明、检测报告、销售合同及发票等佐证材料。
二、南京本地申报要点
提前预审与培训
关注南京市科技局官网及各区通知,参与预评审或辅导会(如江宁区、江北新区常组织专项培训)。
通过“南京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完成注册及材料提交。
申报时间节点
南京通常分三批申报(5月、7月、9月),具体时间以当年通知为准,建议提前3个月准备材料。
材料规范要求
财务审计报告:选择省内备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可在江苏省财政厅官网查询资质)。
研发项目材料:立项报告、验收报告、产学研协议等需齐全,体现持续性研发投入。
装订格式:按“一正一副”装订,封面标注“正本/副本”,部分区要求胶装。
三、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科技成果转化
近三年年均转化≥5项(如专利转化为产品、技术合同等),需提供检测报告、用户反馈等证明。
研发组织管理
完善制度文件(如研发投入核算、人才绩效制度),留存产学研合作、开放实验室等记录。
成长性得分
净资产、销售收入增长率影响评分,若企业基数小,可通过优化财务数据提升成长性指标。
四、常见风险规避
知识产权关联性不足
避免使用与企业技术无关的“凑数专利”,确保专利技术与主营产品直接相关。
财务数据不一致
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高品收入审计报告与年度审计报告数据需逻辑一致。
现场考察准备
提前整理研发场所、设备清单及使用记录,确保考察时能展示真实研发活动。
五、后续跟进
提交后定期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状态,及时补正材料。
通过认定后,按时填报火炬统计、高企年报,维持资格。